The Republic of Agora

【香港保衛戰當年今日・四】


Watershed Hong Kong | 2017.12.11

凌晨12時正,日軍右翼第230聯隊第2大隊發動夜襲,撲向金山256及361高地,經歷葵涌高地地雷帶時有所傷亡,再與皇家蘇格蘭營正面衝突,以至白刃戰肉搏。激戰中聯隊第5中隊隊長被擊斃,蘇格蘭營B、C連連長雙雙陣亡。早上9時30分起,昂船洲、摩星嶺砲台等猛烈砲轟金山,阻礙日軍攻勢。眼見英軍左翼漸見單薄,大陸旅旅長華里士准將於早上11時下令山砲連及輜重部隊率先撤退。

正午12時,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下令大陸旅撤出醉酒灣防線,退守港島。大陸旅於下午沿早已計劃的路線撤退,晚上陸續登艦離開九龍。下午3時,昂船洲守軍收到撤退命令開始撤離。下午4時30分,日軍登上無人駐守的金山山頂,控制附近一帶,酒井隆隨即下令佔領九龍市區。

晚上7時左右,日軍右翼沿青山道往九龍市區推進,但已錯失殲敵機會。晚上7時30分,華里士親率部往西抵達啟德,於9時30分到達油塘,在海灣防線建立指揮部安排撤退及殿後。

醉酒灣防線(Gin Drinkers Line)簡介

1920及1930年代,英國參謀長委員會屬下的聯合計劃小組討論香港防衛問題,建議在九龍山脈修築永久防線,阻止敵軍據之作為制高點控制維港,令港島北的船塢暴露於砲火下。而守軍需要獨自支撐約54日,直至艦隊抵港支援。此為醉酒灣防線於1934年興建的起源。

醉酒灣防線工程以當時正在進行的城門水塘第三期工程作掩飾,最初叫Grasett內防線。防線起點為葵涌醉酒灣(已被填海,現為葵芳一帶),伸延至沙田、越過山嶺至西貢牛尾海,全長約18公里,防線扼守新界九龍間的要道,並確保市區食水供應。

防線共有90個機槍堡、11個指揮所、3個炮兵觀測所,機槍堡間以交通壕連結。防線大致分為4個營級防禦區(defended localities),以互相支援的壕堡陣地、將敵人置於交叉火網下。

1938年,由於預計敵眾我寡及預計所限,參謀長委員會將防衛範圍縮窄為「保住港島」及「阻止日軍使用海港」,醉酒灣防線用途由最後據點改作拖延敵人(當時為機密),遂於4月終止未動工的工程。

Made with by Agora